咬入條件對側移器型鋼穩定性的影響
異型鋼軋件的正確咬入是保證軋件在孔型內變形穩定,不出現缺肉、過充滿、偏稱、折疊、腿長腿短等缺陷的前提之一。
孔型設計時,在曲線部分應盡量使上下道次軋件形狀基本吻合,即上道軋件的外形輪廓與下道孔型基本相適應,保證咬入時是面接觸或至少四點接觸,在直線段部分應使上下道次的斜度基本一致。值得一提的是,就異型鋼而言,咬入角不存在問題,這里的咬入條件是指孔型的形狀因素。
另外,孔型形狀既要照顧穩定性,又要滿足寬展的要求,二者相互聯系。在設計輕軌的帽形前孔時,曾有這樣的反復:帽形前孔采用兩墻帶斜度的箱形孔,雖然軋制穩定,但進入帽形孔后,因底部金屬不足而使帽形孔的帽緣寬度不夠。以后,為滿足帽形孔帽緣的寬度及與帽形孔側壁斜度相吻合的要求,帽形前孔采用了楔形孔這樣,雖然帽形孔內軋制十分穩定,帽形底寬足夠,但帽形前孔不均勻變形十分劇烈,軋件產生嚴重的水平彎曲,導板和翻鋼機構均無法矯正。
向上彎曲的軋件,使頭部進入帽形孔很困難,軋件在輥道上很難立穩,工人操作十分費力,軋件溫降大,頭部彎曲造成單輥接觸,不易咬入,被冷卻水澆成黑頭鋼而頻繁發生纏輥事故。又將帽形前孔改為兩端帶斜度的箱形孔,并相應修改了兩個帽形孔的高度和切辣楔子的形狀,使上下兩道狡的軋制既穩定又保證了帽緣的寬度尺寸,懈決了穩定性與寬展的矛盾。
此外,如槽鋼之類產品,在槽形孔中盡管孔型形狀、側壁斜度的吻合及咬入角都不存在問題,但軋件在輥避土的重心是否穩定,關系封正確地咬入及軋制過程的穩定。特別是小號槽鋼的腰腿比小,變形孔比較高,軋件在輥道上重心不穩,當軋件傾斜咬入下一個變形孔時,咬入不成問題,但軋后腿長差別很大。為此,設計時將槽鋼變形孔的兩腿作成雙斜度的外折形,增加了兩腿在輥道上的投影寬度,使軋件在輥道上輸送和咬入十分穩定。